脊柱側彎矯形器的適應癥:
? 20°一40°之間的輕度脊柱側彎、嬰兒期和早期少兒期的特發性脊柱側彎,偶爾40°一60°之間也可用矯形器。
? 骨骼未成熟的患兒早期宜用矯形器。
? 跨度長的彎曲,矯形器效果佳。 如8個椎體節段30°側彎矯形器效果優于5個節段的30°脊柱側彎者;
? 40°以下彈性較好的腰段或胸腰段側彎,矯形器效果;的脊柱側彎嚴重者(Cobb角>50°),術前穿戴矯形器用于防止畸形的發展。要取得較好的前提是具有兩年以上的骨骼發育時間。
1、概 述
對原發性脊柱側彎(無各種原發性疾病,如神經源性等的側彎)的康復方法除 采用矯形器外,還包括矯正體操、姿勢訓練、側方電刺激、牽引和手術等。一般需根據年齡、側彎程度 及進展情況來選擇并及時調整矯治方案。早期發現,早期矯治是獲得良好的關鍵,所以定期進行幼 兒和中學生普查,應引起社會和家長的重視。
2、作用與原理
使用脊柱側彎 矯形器的作用在于盡量阻止癥狀的進一步發展和對畸形具有一定的矯正。其矯正原理為,在額狀面上利用三點固定進行矯正,利用壓墊減少水平上的 扭轉,利用腹托減少腰 椎前凸和提高腹腔內壓以產生對脊柱的牽引力。
通過給身體一定部位施加壓力來矯正畸形或防止畸形的加重,是矯形器的主要功能之一。其中軀干矯形器多采用“三點壓力系統”原理,可以矯正或預防脊柱矢狀面、冠狀面的畸形,如用于特發性脊柱側彎等。但矯形器的矯正功能對成年骨性的變形無效,尤其是成年人的骨性強直畸形。通過將部分肢體懸空,轉移承重部位,減輕肢體所受負荷,利于關節或肢體的修復。如肩關節半脫位,使用吊帶懸吊上肢,可減輕肩關節所受的牽拉力;骨頭壞死可用承重的下肢矯形器,緩解股骨頭受壓的狀況。